6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即將開航。6月19日,天府機場媒體開放日在成都天府國際機場舉行,長達5個小時的走訪,體驗了景觀廊道、行李系統等。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帶你一起了解天府國際機場的更多“新知識”。
景觀廊道
起飛或落地低空可欣賞
在航站區站前綠地上,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首先打卡了天府機場標志性公共藝術作品——雕塑大熊貓“團團”。據悉,該裝置長15米、寬11米、高12米,表面積620平方米,由著名雕塑藝術家、四川美術學院副校長焦興濤創作。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公共區管理中心副經理王佳透露,空港大道兩側和高架路下面打造機場中軸道路景觀,形成機場的空中景觀廊道,乘客在剛剛起飛或是即將落地時,都能在低空看到地面的景觀。
行李系統
最高速度可達7米/秒
天府國際機場二號航站樓全部為國內航班,記者在現場看到,這里大部分采用的是自助行李托運設備,總共有4個值機島。
據悉,這里的值機柜臺共有62臺,其中自助托運柜臺36臺、人工柜臺26臺。自助托運柜臺主要集中在FG島,通過自助托運柜臺,旅客可以自行辦理行李托運手續。這套智能化設備還能夠精準完成所有行李的分揀和運送工作。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機電設備部王晨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細節”——天府國際機場行李系統主要分布在一號、二號航站樓、酒店和交通中心,總長度達到33公里,其中20公里是ICS高速小車,13公里是常規皮帶輸送線,常規皮帶輸送最高速度只能達到1米/秒,而ICS高速小車最高速度能夠達到7米/秒。
此外,機場還部署具備證件讀取、人證比對等功能的遠程開包一體機,旅客可通過電子簽名授權或者遠程視頻語音溝通的方式實現交運行李開包操作,解決了旅客因為交運行李需開包返回開包間可能造成的延誤登機、錯過航班等問題。
AOC“最強大腦”
精準掌控機場運行
除了航站樓,此次媒體開放日還來到了天府國際機場AOC大廳。
據悉,該大廳總面積870平方米,大廳內席位有105個,在天府國際機場開航后,將有機場、航司、空管、聯檢等駐場單位的工作人員入駐這里,統一開展協同運作。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運行控制中心蔣一犀告訴記者,信息集成化、運行智慧化,是該中心的主要特色。“這些系統猶如一個神經網絡,將天府國際機場的旅客流、行李貨物流、航空器保障流等生產運行信息,第一時間匯聚到AOC這個‘最強大腦’里進行處理。”蔣一犀表示,這實現了對航班運行態勢、旅客服務流程及應急突發事件的精準掌控。
此外,“3D協同運行可視化系統”通過融合運行數據和監控數據,將天府國際機場的航站樓、綜合交通、機位等重點區域進行場景還原,讓運控人員可以“一圖掌握”整個機場的運行狀況。
“黑科技”云集
智慧候機廳“千人千屏”
天府國際機場的航站樓里,記者還發現了不少“黑科技”。
比如,“自助”在天府國際機場就很常見——機場為旅客提供自助值機、自助行李托運、智能安檢線、自助登機等全流程自助服務。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機電設備部經理楊建偉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黑科技”——
天府國際機場擁有“特殊”屏幕,融合電視、電影、廣告、航班信息、時鐘天氣等相關數據,提供“千人千屏”的智慧候機廳。此外,在空港酒店部署行李托運系統,旅客可以在酒店直接辦理值機托運行李等業務;在一號、二號航站樓之間建立APM捷運系統,減少旅客中轉時間……
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分公司安全檢查站工作人員吳昊介紹,天府機場共有旅客檢查通道63條,其中58條主流線旅客檢查通道配置了智能安檢線,占比92.06%。
這些“黑科技”,將讓天府國際機場更加人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