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垂天邊緣計算實驗室:六名博士聯合高校科研攻關
華為垂天邊緣計算實驗室目前已形成了由6名博士牽頭,多名碩士、工程師為骨干的研發團隊,與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等高校建立了人才聯合培養、科研聯合攻關的良好溝通運行機制。這是記者于6月3日從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的。
位于鶴壁東區的華為垂天邊緣計算實驗室是華為公司在河南省的首個實驗室,主要研發傳感器、網絡通信和邊緣計算等領域的關鍵技術,2020年4月掛牌成立,2020年8月鶴壁市邊緣計算重點實驗室獲批,并被納入《2020年河南省數字經濟發展工作方案》。該實驗室正在研發的技術和項目有環境反向散射技術、智能傳感器項目、基于邊緣計算的智慧合桿項目。
環境反向散射技術也被稱為智能反射面,是6G的核心技術之一,主要面向物聯網無源傳感器—通信一體化關鍵技術研究及產品設計。當前,該技術研究人員正在進行環境反向散射通信產品設計,該產品具有收集室外信號能量并進行存儲,利用信號反射進行通信的特點,對于室外傳感器和通信器件永久性使用具有重要意義。
智能傳感器項目主要研究通過新型MEMS(微機電系統)傳感器和核心算法,解決智慧交通、智慧園區等場景中有害氣體的精準實時監測問題。
基于邊緣計算的智慧合桿項目包括超融合智慧合桿、鯤鵬垂天云、垂天算法平臺、垂天業務中臺和應用平臺。其中,超融合智慧合桿、鯤鵬垂天云、垂天算法平臺共同組成了智慧合桿的大腦和軀干,垂天業務中臺是智慧合桿的神經網絡系統,應用平臺是智慧合桿的四肢。該項目致力打造“4+1+N”平臺服務體系,即做好物聯、數據、算力和算法的業務中臺,做強1個城市運營中心,做深智慧市政、智慧交通、智慧水務等N個智慧場景,打造基于智慧合桿的5G新基建新模式。
該實驗室成立一年多以來,在物聯、通信、算法、傳感、軟件等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新進展。目前已申報專利8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8篇(發表國際頂刊論文5篇),完成省市、國家級項目立項3項,建成了智慧合桿適配中心和鯤鵬垂天云數據中心。
對于未來的建設規劃,朱明甫博士介紹:“實驗室正在按照2022年建成國家級研發平臺要求扎實開展工作,爭取逐步承接市、省和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為鶴壁市乃至河南省科技工作作出積極貢獻。”
上一篇:喜報!我們又雙叒叕獲獎啦!
下一篇:為 5G建設而生 為智慧城市而來